產品列表 |
|
|
|
|
聯系我們 |
|
|
|
電話:0513-88210288
傳真:0513-88226269
手機:13236095616
在線QQ:
地址:江蘇省海安市李堡鎮包場北路9號
|
|
|
|
|
|
|
|
家庭養老與居家養老有何區別? |
|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問題日益凸顯,隨之出現了一系列的養老問題,F代居家養老模式并不等同于傳統的傳統家庭養老,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養老方式并且各有自己的范疇和功能。從專業的養老模式角度來看,現代社區現代居家養老模式與傳統家庭養老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和聯系。
現代居家養老模式并不等同于傳統家庭養老,二者在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支出主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從另外一方面來說,現代居家養老是在傳統家庭養老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型養老模式,必須以傳統家庭養老為主線,以子女參與為核心,二者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現代居家養老模式與傳統家庭養老的不同點
(一)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不同
傳統家庭養老是我國比較傳統和陳舊的養老模式,適應于農業生產社會,在我國農村社會和城市部分地區仍然隨處可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是依靠家庭或者宗親之間特有的血緣關系來支撐,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往往是子女、夫妻等家庭主要成員。
現代居家養老模式是工業社會的產物,其基本支持系統與服務主體為社會關系,它將傳統家庭養老模式依托的家庭關系轉變為依托于社區、社會、志愿者、企業、政府等業緣關系來支撐,使養老負擔被多個部門分解;為老人提供服務的主體多樣化,與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具有本質區別,是我國逐漸加快的城鎮化和日益嚴峻的老齡化的產物。
(二)提供的服務內容不一樣
由于傳統的家庭養老提供服務的主體是老人的直系親屬,彼此之間在情感方面更為熟悉、親近,能為老人帶來更大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所以說,傳統家庭養老所擔負的不單是經濟方面的贍養和生活方面的照料,還包括精神上的慰籍。很多老年人把與家庭成員共同生活、兒孫繞膝看作幸福生活的象征。傳統家庭養老在經濟支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等方面有其他養老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
現代居家養老模式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已步入老齡化時期,在家庭經濟與物質相對富有的基礎上所采取的一種以“家”為載體的集中養老方式,以解無子女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子女忙于工作而疏于生活照顧、精神安慰的老人;是指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老年服務為支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多元化的養老服務,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托養護理、醫療康復、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供給。
(三)人口發展到不同階段的產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由于生產力低下、醫療水平較低,我國人口呈現“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特點,人均壽命較低,尚未出現老齡化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由于生產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口呈現“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顯著特點,人均壽命提高,這種人口特點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在此階段,我國都是以子女養老、傳統的傳統家庭養老為主。
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加強,我國的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但由于人口結構的原因,我國人口總量仍在繼續增長,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到1990年末,我國人口已達11.4333億人;199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總體人口的10%以上,我國整體進入老齡化社會,如表1所示,F代居家養老正是我國先期進入人口老齡化之后,國家在自身的實踐中提出的。隨著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在解決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老年人的照料問題時,采取集中供養的方式,在社區里建立老年人之家、社區型老年公寓、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等,把那些在家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照料。
(四)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不同
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醫療護理欠缺。我國傳統家庭養老是一種反哺式的養老模式,建立在傳統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依托、相互給予的代際交替基礎上。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家庭的代際關系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遷:代際之間在文化、經濟、思想觀念、生活方武等發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使得我國傳統的反哺式養老模式受到沖擊。另外,現代社會各方面競爭激烈,年輕人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工作等外界環境的各方面壓力,為生活疲于奔命,而在照顧老人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在我國廣大城市地區甚至是部分鄉鎮、農村地區,子女的外出工作、求學、婚姻等原因使得“全日制”守護在老人身邊變得不太現實,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越來越難以保持與發揮其社會功能與作用,出現逐漸削弱和社會化變化的趨勢,傳統家庭養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重挑戰。此外,傳統家庭養老過程中,由于照護老人主體都是子女或者其他親屬,這類人群沒有經過專業的醫學護理培訓,老年人難以得到專業細致的護理,醫療保健無法及時滿足。
現代居家養老模式是時代發展所需,更是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現代居家養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或緩解子女不在身邊或忙于工作而無法照顧老人的這一問題,也能為老人提供相對專業、及時的醫療護理服務。重慶市政府辦公廳于2018年7月9日正式印發《重慶市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實施方案》,文件提出2018年至2020年,重慶市將計劃新建1 0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重點打造100個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重慶市政府辦公廳于2019年11月1日印發《重慶市社區現代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文件提出重慶市街道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全覆蓋計劃,其中銅梁區計劃如下表2所示。
(五)支出主體不同
傳統家庭養老以個人支出為主。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傳統家庭養老的社會成本較低,基本不需要社會投入,養老成本主要由家庭成員承擔,由老人自身、子女或者家屬來負責老人在衣食住行和醫療方面的費用。
現代居家養老屬于社會參與的服務性養老模式,需要政府的公共支出,主要體現在養老金、醫療保障和公共養老服務設施等方面。現代居家養老基本公共養老服務機制需要政府購買,市、區縣財政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重慶市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項目建設以區縣投入為主,市級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分3年予以適當補助,對新增的社區養老服務站平均每個給予20萬元補助,對區域性、綜合性的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平均每個給予200萬元建設補貼。
二、現代居家養老模式與傳統家庭養老的聯系
(一)都是以“家庭”為主線
傳統家庭養老參與者是子女、夫妻等家庭成員,現代居家養老參與者包含了政府、社會、家庭、社區以及非政府組織的養老機構。現代居家養老是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結構變化,在傳統家庭養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整合利用社會資源的養老模式,它滿足了老年人在社會化方面的需求。不管是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還是現代居家養老,都沒有脫離“家庭”這根主線,老年人沒有脫離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他們在熟悉環境中生活、在親情陪伴下養老。養老問題在我國不僅是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更關系到我國的文化傳統和老年人自身的傳統觀念,不能忽視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情感需求。從倫理道德和人文關懷方面來講,帶有“家庭”性質的傳統家庭養老和現代居家養老都比較符合我國傳統文化與觀念,比較契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便利性,讓老人有家庭歸屬感和安全感。
(二)一脈相承,優勢互補
傳統家庭養老,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住所,沒有脫離家庭和子女,情感慰藉和心理歸屬感、安全感更能得到滿足;但是這種傳統養老幾乎靠老人親屬直接負擔,家庭支出較大。社區現代居家養老,各級政府加大養老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周邊的各種社會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餐飲、清潔、護理、康復等多維度服務,作為一種公共物品,大大節約了家庭負擔養老的開支;改變老年人養老僅僅依靠家庭和子女的尷尬局面,并且老年人無需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傳統家庭養老和現代居家養老各有所長,實現優勢互補,探索現代居家養老新模式和社會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新模式,使老年人在家庭中就能享受到高質量、全方位的養老服務,也符合我國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三)老年人心理接受程度較高
傳統家庭養老是我國沿襲已久的養老方式,自古以來,“養兒防老”的家庭觀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仍有大部分老年人甚至是年輕人認為,家庭應該在養老中擔負主要責任,養老是家庭或者個人的事情,F代居家養老模式是在傳統家庭養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人不用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區環境,人際圈子沒有發生改變,老年人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在我國傳統家庭倫理及社會道德文化的支撐下,以家庭為基礎和背景的居家養老模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我國大多數老年人尤其是農村地區的老人在心理接受程度上較高。
三、結語
面對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程度深的基本國情和“養兒防老”、家庭養老觀念深入人心的傳統觀念和社會現實,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子女養老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并不斷提高現代居家養老模式的各項配套服務,F代居家養老和傳統家庭養老應當實現優勢互補、各取所長。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探索出依托于社區的現代居家養老新模式。從傳統家庭養老服務向現代居家養老服務轉變既是工業進步與城鎮化進程的使然,也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必然,將體現社會的進步和不可逆轉地推動我國養老保障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
|
|
|
| |
|
|